合歡山(太魯閣語:Dgiyaq Bburaw),位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,接近花蓮縣秀林鄉,是著名的旅遊景點,其周邊係由七座山峰所串連合稱合歡群峰,七座中之五座名列臺灣百岳,為合歡溪、濁水溪、北港溪和塔次基里溪的分水嶺。在遊客中心前立有「合歡山海拔3,158公尺」標示牌,這是台14甲線途經合歡山所顯示出標高。
合歡山冬季白雪皚皚,素有「雪鄉」之稱;春夏季玉山矮箭竹草原與玉山杜鵑、紅毛杜鵑花叢,景色宜人。林務局在此設立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,並於位在台14甲線32.855公里處提供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與松雪樓住宿服務,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小風口附近設立合歡山管理站。在合歡山遊客服務中心前的公路旁設有展望台可遠眺奇萊山,同時合歡山也是攀登合歡東峰、合歡尖山、石門山與中央山脈北三段的登山口。
灰鷽(學名:Pyrrhula erythaca)又名灰頭灰雀,為雀科灰雀屬的鳥類。分布於錫金、不丹、印度,以及中國的西北、華北、華中、西南山地、西藏等地,常見於海拔1500-4000m 的高山帶、棲息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、針闊混交林、高山草甸及裸岩等生境以及常見於山頂、高山樹冠上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錫金。
從分子發育系統學來看,灰雀和松雀有共同的遠祖
滑雪山莊附近,固定出沒一對酒紅朱鵲,總是喜歡在野薔薇枝條上跳躍。牠們就像是在松雪樓前出沒的金翼白眉,有一種自在的從容,可以容許人類近距離的觀察。栗背林鴝與白眉林鴝也不缺席。這片千嶂波濤、氣勢滂薄的雲海,美得讓我屏息。我躡手躡腳地拿著器材下樓錄音,光線慢慢清透,周遭的鳥音也越來越明顯,越來越振奮。我被那鋒迴路轉的鷦鷯叫聲所吸引。怎麼個頭如此小的鳥,會有這麼大的肺活量,而且一直飆歌,連續好幾個轉音毫不費力。上回我在阿里山錄到的是鱗胸鷦鷯,人稱:「小魯蛋」,其實跟鷦鷯模樣差不多,但是血緣差別很大。光芒萬丈的晨曦中又是充滿音符的早晨。